梅囿墨

我没有特立独行的念头,也没有随波逐流的打算。但爱情应该是一种情怀。(精神洁癖非常严重。)

给Z先生的三百零一封情书

关于情书系列,有些话还是要说一下。

第一,“为什么是三百零一封?”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第三百零一天是对我而言比较特殊的日子。等到那天,无论结局如何,我都要为此画上句号。

第二,先生这个人,是个身份地位都比较特殊的人。如果你确实有认真地看过,就会发现,这是一段并不被人们看好或容易接受的爱情。现代社会关系里对爱情划分出了很多种类,起了名称,下了定义,以便人们更好的反对或者批判。比如“姐弟恋”“师生恋”“老少恋”“同性恋”等等,而当今社会里人们对待“师生恋”和“同性恋”的态度实际上是没什么区别的,甚至反对前者要比后者更甚,我曾经听到有一些和我差不多同龄的人明确说过“觉得师生恋是乱伦!不道德的!”实话说,我听到这样的话觉得很不可思议也不能苟同。但事实上就是有一大部分人如此认为,而且整个社会由于某些繁杂的缘由而对此抱有强烈的反感。

中国虽在法律上对此无明确规定,但受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人们的态度显而易见。而且中国对于师生恋的认识很奇怪,无论是在校还是离校,是传统还是暂时,只要曾经是师生关系,那么就永远都是,大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意思,所以一提起就要反对,并且总是借由一些恶性事件来以偏概全甚而打压企图杜绝。中国的情况,各方面都比较混乱。看起来民主,实际上,自上而下还是封建专制的思想,中国人普遍没有自由意识,而且乐于干涉别人的生活,强迫大家一起接受某种低智的道德观甚至政府都倾向于把人们向低智的水平拉齐,以便实现和谐。

很多西方国家对师生恋是有明文规定的,美国就有法律禁止在校期间的师生恋。但他们如此做是有非常充足而且合理的原因,无可厚非。他们也并不反对独身和学生离校之后的与老师可能存在的关系。

说这个是因为先生也算是我的老师。除此之外,就是自己对此类事情一些乱七八糟的闲话。

还有就是我有一次跟我的朋友说我可能会嫁给一个三十几岁的男人时,我的两个室友的反应太激烈了,甚至说“完全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你这是什么思想?”“你在想什么呢?”“疯了吧?”“太夸张了,不敢相信你居然还有这种想法。”诸如此类的话。她们觉得我像是个怪物,离经叛道地简直不可原谅。

我觉得又好笑又奇怪。我不是有这个想法,我是极有可能要付诸行动的。她们却觉得我连有这样的想法都是疯了。这真是让人为难。仿佛非得找一个与我年龄相当的人,我才能是个正常人,连年龄这种事到现在都还能成为爱情不可逾越的阻碍,而且是在如此年轻的人的思想里存在的观念,这让我有些讶异。如果是我的父母长辈有此种芥蒂,倒还说的过去。

总之,我是觉得无论是师生恋,姐弟恋,还是同性恋,只要是真的爱情是不应该因为任何除了不爱以外的理由而放弃的。怎么保全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我不觉得两厢情愿的爱情会伤害到无关群众。而且对于路人甲也没有义务,更不需要负责他们情绪。

第三,停写的原因也已经在最后一封里,也就是一百零一封中说明白了。

爱情是心灵相通的两个人对彼此的灵魂认同,不是占有。爱情里唯一的纽带就是爱,要是相互间没有了爱,就完全没有必要维持任何表面上的事情。爱情一定是温柔的,我不相信歇斯底里的爱情会是因爱而生。

罗素说“婚姻就当是两性间相互本能的自由而自发的结合,充满幸福,同时又不排除某种类似敬畏的感情:它应当包含双方的相互尊重,绝不允许对相互的自由有丝毫侵犯,而如果一方强迫另一方一起生活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他还说,“目前的男男女女借助婚姻尽情发泄干涉他人的欲望,他们牺牲掉自己的一部分自由后就可以得到限制对方自由的快乐了。”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年轻人,尤其是女孩子,中国的女孩子,还依然认为婚姻就是为自己找个下半生的依靠,丈夫就必须要供养她。婚姻可以不幸福,但必须要有婚姻。而且嫁了人就应该好好过日子,离婚就是耻辱。“好好过日子”是很东方的表述,我也不知道什么才算“好好过日子”。很多“正在好好过日子的已婚人士”肯定知道。想要“以后好好过日子”未婚人士,可能也知道,但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因为我只想好好生活,一个人或是有爱人,都只想好好生活。

我是个崇尚自由的人,自然不喜欢干涉别人的生活,也不会想要限制别人的自由。

我相信有好的婚姻,但中国就很少。所以我目前还是排斥这种捆绑甚至带有购买性质的关系。“娶妻就是给她提供一定标准的物质享受条件,嫁人就是为了后半生有人可以养活她,有个依靠。”人们很少尊重爱人的心灵和人格。婚姻就是满足了彼此的控制欲,和人最原始的物质需求和本能,其他的一概被忽视。

现实的婚姻就是如此。那还是让我孤独终老,我会比较幸福。

评论(53)
热度(8)

© 梅囿墨 | Powered by LOFTER